• 2025年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双碳背景下中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进展

      2025, 25(14):5705-5720. DOI: 10.12404/j.issn.1671-1815.2406640

      摘要 (249) HTML (0) PDF 4.19 M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作为一种清洁优质能源,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中-浅 层煤层气开发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但开发规模距国家规划目标差距较大,随着近年来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新进展,为煤 层气产业规模快速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但在面向深部勘探开发时,要面临着新的地质、工程等一系列难题需要攻关。 鉴于 此,结合最新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概述了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评述了中国典型区块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的最 新进展,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深部煤层气在地质评价、钻探、压裂、排采等关键环节取得的新突破,指出了当前中国深部煤 层气勘探开发存在资源评价程度较低、关键技术适应性不高、可供推广借鉴的成熟示范工程较少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深部煤层气产业发展 4 项对策建议: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高效开发示范区建设;强化深部煤系气共 探合采,以期为推动中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 >U交通运输
    • 长江上游水下爆破清礁对漂流性鱼类卵苗的影响

      2025, 25(14):5721-5729. DOI: 10.12404/j.issn.1671-1815.2406046

      摘要 (114) HTML (0) PDF 4.86 M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上游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成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爆破清除碍航礁石是山区通航河流航道治 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备受关注,特别是缺乏主动游泳避让能力的漂流性鱼类卵苗。 以长江上游漂流性鱼 类卵苗的长期观测结果为依据,归纳了鱼类卵苗漂流的时间分布特点以及种类和数量的空间差异性;而后分析了水下爆破冲 击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影响冲击波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接着总结了水下爆破冲击波对鱼类损伤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冲击波 对鱼类卵苗的影响;最后根据长江上游鱼类卵苗的漂流规律和冲击波的特性,提出了时间和空间避让、优化爆破施工工艺、气 泡帷幕削减等系统性的生态防护措施,为长江上游航道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O3力学
    • 液滴撞击不同润湿性加热表面的数值模拟

      2025, 25(14):5730-5736. DOI: 10.12404/j.issn.1671-1815.2405075

      摘要 (133) HTML (0) PDF 6.75 M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液滴撞击不同润湿性加热表面的传热传质问题,基于体积分数(volume of fluid, VOF)方法,分析了壁面润湿 性和表面温度对液滴形态及传热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亲水壁面有利于液滴的铺展,疏水壁面则有利于液滴的反弹,随 着接触角的增大,液滴最大铺展因子减小,达最大铺展因子的时间缩短,壁面平均热流密度减小。 表面温度对液滴铺展阶段 的影响较小,随着表面温度的升高,液滴相变速率加快,壁面平均热流密度增大,表面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产生 Leidenfrost 现象。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基于改进U2Net的地基云图分割技术

      2025, 25(14):5737-5744. DOI: 10.12404/j.issn.1671-1815.2308525

      摘要 (81) HTML (0) PDF 7.07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在地球的大气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精准分割地基云图对天气预报精度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 现有开源云图数据集数据质量不一、数据量低、拍摄角度不同等问题,通过人工标注和迁移学习的方法构建了带标签的标准 地基云图数据集(Cloud-GT),利用颜色通道分量阈值分割法剔除太阳光干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 U2Net 的地 基云图分割技术。 该模型在特征提取单元中引入了通道注意力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在提高网络内部对地基云图有 效特征提取的同时极大减少了网络模型参数。 最后,将该方法与经典分割网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类别 像素准确率、类别平均像素精度、平均交并比、交并比和 F1 分别达到了 84. 03% 、90. 88% 、84. 13% 、74. 12% 和 89. 59% ,与 U2Net、UNet 和 FCN 相比,其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可见该方法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还有效提高了分割的精度, 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

    • 大兴安岭南段西沙拉地区流纹岩地层归属及构造背景

      2025, 25(14):5745-5755. DOI: 10.12404/j.issn.1671-1815.2404019

      摘要 (77) HTML (0) PDF 7.27 M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兴安岭南段西沙拉地区出露大量的中生代新民组(J2 x)和满克头鄂博组(J3 m)地层,由于其岩石组合中流纹岩的 存在,易混淆地层的划分,导致该流纹岩的地层归属存在争议。 因此,以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锆石 U-Pb 测年,地球化学特 征分析,并开展了新民组和满克头鄂博组地层剖面对比研究,进而探讨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地层归属问题。 研究 指出西沙拉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硅(SiO2 平均含量为 75. 74% )、富碱(Na2 O + K2 O 平均含量为 7. 69% ),并且镁、钙含 量较低,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 亏损,(La / Yb)N 介于 10. 61 ~ 14. 21,显示出较强的负铕异常(δEu 介于 0. 44 ~ 0. 53);大离子亲石元素(large ion lithophilic elements,LILE)Rb、Ba 和 K 相对富集,同时高场强元素(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Nb、Ta 和 Ti 相对亏损,这说明岩浆 起源于地壳物质;LA-ICP-MS 锆石 U-Pb 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年龄为(167. 7 ± 2. 6) Ma,形成于中侏罗世,是蒙古-鄂霍茨克洋 闭合后伸展构造作用所形成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剖面岩石组合类型对比研究认为该流纹岩应归属为满克头鄂博组。

    • 西南天山克孜尔托岩体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025, 25(14):5756-5766. DOI: 10.12404/j.issn.1671-1815.2404220